数据流图的绘制技巧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可简写为DFD)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表达系统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流向和变换过程的一种图示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常用来构建和表达软件模型。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可简写为DFD)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表达系统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流向和变换过程的一种图示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常用来构建和表达软件模型。
软件规格说明书(Software Specification),又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架构设计时详细设计过程的输出,是对于前一阶段软件概要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和响应。软件规格说明书作为一部详细设计方案,其中包括了对软件整体架构、架构运行运营方式、软件功能体系、运行环境与依赖、软件功能分解设计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后续软件开发、测试以及验收工作的具体内容,是软件开发中的技术性纲领文件。
用例模型就是以用例为基本单位建立的一套系统功能展示模型,是系统中所有用例的集合,并使用统一、图形化的方式结合语言描述展示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特性。
Actor模式是于1973年提出的,作为一个分布式并发编程模型,在Erlang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Actor模式中,Actor是一个并行计算的模型,是设计用于大量独立处理器联合进行并行计算的。要理解Actor模式,借用面向对象的一句话就可以了:万物皆Actor。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核心目标就是构建可重用的体系结构模式,也就是加强软件的复用。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系统的一个或者多个结构,这些结构包括软件的构件,如程序模型、类、中间件等,还包括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所说的软件体系结构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软件架构。体系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
模式分解就是将一个大的关系模式$R\langle U, F \rangle$分解为若干小的关系模式。模式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进行设计时其数据结构和数据结构的设计过程。
函数依赖是一个从数学派生过来的术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数据依赖关系体现。所有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理论核心就坐落于其上。
普通的二叉查找树(BST)虽然已经实现了对于节点的快速查找,但是如果树的拓扑结构没有设计正确,例如将一个有序序列存入BST中,就会使BST的二分查找能力损失,也就是常说的失去了平衡。为了保证BST的查找能力,在BST形成过程中进行平衡调整,就形成了平衡二叉查找树,简称平衡二叉树(AVL-tree)。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BST)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BST通过定义节点的左孩子和右孩子的约定关系,提升了二叉树节点的搜索效率。